在线咨询

靳同学 88个月前 提问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沿革怎么样?
88个月前回复
前身史略
新亚书院
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为国学大师钱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等人创办,其教学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新亚书院的前身是亚洲文商专科夜校。1949年10月10日正式开学,当时并无固定校舍,只租用九龙伟晴街华南中学三课室在夜间上课,校长是钱穆先生。由于每晚上课只有三小时,所以课程都是一些共同必修科。计有钱先生的中国通史、唐君毅先生的哲学概论、张丕介先生的经济学、崔书琴先生的政治学等。除了伟晴街的教室外,又在附近炮台街租用一层楼作为学生宿舍,钱先生亦在这宿舍内住宿。
亚洲文商专科夜校只办了半年,刘尚义先生便退出,经济失去了支持。后得王岳峯先生的慷慨相助,乃得于1950年3月在教育司署立案为日校,及改名为新亚书院,租用九龙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号三、四楼为校舍。三楼作办公室及师生宿舍、四楼作为教室。改组后钱先生仍任校长、唐君毅先生任教务长,以及张丕介先生任总务长。书院初设文史、哲学教育、经济、商学、新闻社会、农学六系。农学系第一年开设后,因未能设立附属农场,中途停办。新闻社会系在第一年开设后,因校舍不敷,亦停办。文史系系主任由钱穆先生兼任,哲教系系主任由唐君毅先生兼任,经济学系系主任由张丕介先生兼任,而商学系系主任由杨汝梅先生担任。
新亚早年的教授有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吴俊升先生、书法家曾克端、历史学家左舜生、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国学家饶宗颐、罗香林。书院以中文教学,并教授官立学校所缺乏的中国文化课程,被视为中国儒学的复兴基地及宋代书院文化的延续。独立书院时期,有“培育小中国人”的雅号。
新亚书院
1950年开办至1953年,新亚开学个多月后,王岳峯先生的企业无法继续支持新亚,经费来源断绝。新亚当时从学生所收到的学费,只占书院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一方面钱校长到台筹募捐助,一方面教师暂缓领薪酬,四处张罗。1950年冬,钱先生赴台北募款见当时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总统,得蒋答应自总统府办公费中节省,每月支持新亚三千元。张丕介先生及唐君毅先生等,则勤于撰稿,拿稿费以补助书院,以至张丕介先生把夫人的首饰典当以支持新亚。
1952年7月7日,新亚董事会成立,大律师赵冰先生任董事长及法律顾问。
1953年,雅礼协会派卢鼎教授来港,于1954年开始与新亚合作。除美国雅礼协会外,还有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洛克斐勒基金会、英国文化协会及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等,都曾对新亚书院的发展提供资助。新亚自获各方援助后,乃于1953年秋在九龙太子道成立研究所,购置图书。1956年,获美国福特基金会捐建的农圃道第一期校舍落成,9月,迁入新校址。新亚第二期校舍于1960年11月落成,建筑费全由雅礼协会捐赠。第三期校舍落成于1963年4月,建筑费由香港政府拨助。
1959年,新亚接受香港政府的建议,改为专上学院,参加统一文凭考试,同时接受香港政府的补助。
1963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新亚书院成为三所创校成员书院之一。
崇基学院
鉴于五十年代初期香港社会对中文高等教育之需要,崇基学院于1951年10月由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所创办,并于1955年依照香港政府法例注册成立。
该校创办之初,仅有学生六十三人,借用港岛圣约翰大礼拜堂及圣保罗男女中学上课。其后再租赁坚道147号楼房及下亚厘毕道之圣公会霍约瑟纪念堂为校址。此项发展乃得美国之亚洲区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纽约之岭南大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伦敦之亚洲基督教大学协会的经济资助。独立书院时期,有“培育小美国人”的雅号。
蒙香港政府在新界马料水拨赠土地一段,面积共计十英亩,并于其地增建火车站(现名为大学站),该校乃于1956年迁至新界马料水村永久校址。
1963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崇基书院遂成为三成员学院之一。
联合书院
联合书院于1956年6月由广侨、光夏、华侨、文化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五所私立书院合并组成 。这五所书院是从广州或邻近地区南移的私立大学。独立书院时期,有“培育小英国人”的雅号。
1957年,联合书院依据香港政府法案成立校董会。联合书院创校董事会主席及首任校长为蒋法贤医生,校本部设在香港坚道一百四十七号,有学生六百多人。
1957年,联合书院、崇基学院及新亚书院组成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并由蒋法贤校长任协会主席。
1959年,联合书院和崇基学院、新亚书院成为政府资助的专上学院。
1963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联合书院成为三所创校成员书院之一。
开拓发展
1963年,三所书院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当时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香港政府接纳富尔敦委员会的报告书,临时校董会随即成立。政府于同年九月完成立法程序,通过大学条例及规程。关祖尧爵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李卓敏博士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一任校长。
1964年,中大首次颁授学士学位;订定校训“博文约礼”。
1965年,教育学院、校外进修部成立;开办首项学生交流计划。
1966年,研究院成立(为香港首所研究院)。
1967年,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颁授第一届硕士学位。
1969年,大学本部办事处迁入沙田现址。
1971年,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成立,由三所书院的学生代表组成,但各书院仍拥有独立的学生会。
1972-73年,联合书院及新亚书院搬到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址。
1974年,工商管理学院成立;香港政府及立法局批准中大设立医学院,医学院遂于1981年正式成立并录取首批医学生,成为香港第二所医学院。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改制方案,中大将采取单一制的行政结构,各书院只负责学生福利等工作,其余权力悉数移交大学中央;第二次《富尔敦报告书》呈交大学监督,为实施第二次《富尔敦报告书》的建议,大学新条例与规程完成立法程序,正式生效。
1978年,马临教授接任中大校长。
1980年,首办博士学位课程。
1981年,首办兼读学士学位课程。
1982年,第一次颁授哲学博士学位。
1983年,中大校友丘成桐获得国际数学家大会菲尔兹奖,此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84年,中大推行本科课程暂取新生计划,接受中五会考毕业生循该办法申请入学。
1986年,逸夫书院成立,成为中大第四所成员书院,其校舍则于四年后落成;大学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
1987年,高锟教授接任校长。
1988年,教育统筹委员会公布《第三号报告书》,当中建议中大的学制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引起中大学生抗议。翌年,《第三号报告书》的建议获行政局通过,建议最终成为事实。 中大绝大部份学系于1994年正式改行三年本科的学制。
1991年,工程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成立。1992年,药剂学院成立。1993年,会计学院成立。同年,中大校友评议会成立。
1995年,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于中文大学成立,成为全港互联网讯息的核心。
1998年,中大驻北京大学联络处成立;中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成立。1999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其后成为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成立。
2001年,中大于东铁大学站附近兴建全港首间教学酒店。
2002年,中大与东华三院筹划成立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社区书院;中大首次颁授荣誉院士。
2003年3月28日,因非典型肺炎爆发,中大宣布休课。同年,中大成功找出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源头。
2004年,刘遵义教授接任校长。
2005年,星云大师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在中大成立人间佛教研究中心。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学院成立,中大成为继港大及城大之后,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本科及研究院课程的大学 。
2006年,为了应付中大于2012年恢复大学四年制后对学生宿位的需求,校方宣布成立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校舍设于大学体育馆后的山坡;大学制定策略计划,确立今后十年发展方向;选定五个重点资助研究领域。
2007年,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成立。
2009年,前校长高锟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第一位拥有香港身分的诺贝尔奖得主;建筑学系升格为建筑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成立。
2010年,两所新书院善衡书院和晨兴书院开始招生;2011年,第七所书院和声书院开始招生;2012年,敬文书院和伍宜孙书院开始招生。
2012年,筹备2013年校庆五十周年庆祝活动。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由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合作办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
向提问
© 2005-2024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
顶部